精彩佳文天天看(7) 走在夢想的路上
【105年度第一屆《醫病心聲・新聲 徵文比賽》得獎作品每日分享】:醫學生組佳作-汪玟君:「走在夢想的路上」
走在夢想的路上—醫學生的社會觀察與反思
國防醫學院三年級 汪玟君
我的夢想曾經是當個英文老師,教導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說得一口好英文;上國中時變成想成為一名氣象觀測員,在山上的觀測站與繚繞的雲霧為伍。不過現在的我卻是一名醫學生,完成了三年的學業,堅定地往未來的醫師生涯邁進。
不若英文老師與氣象觀測員那樣是出於懵懂的想像,想成為醫師的志向有部分可歸於逐漸懂事之後,母親給我的潛移默化。
母親之所以認同醫師這份職業,除去客觀的因素之外(以當時的醫療環境與醫病關係來看),最重要的還是能以協助需要幫助的人。在世俗的工作之中,又能發揚佛教信仰的善與關懷,不得不說醫師會是個相當好的志向。這也就意味著醫師這份職業光有專業是不夠的。醫師作為善良管理人有其需盡的義務,社會大眾與醫師自身(相信是大多數醫師)也有高道德的要求。
我對這個職業的美好印象自從自己成為醫學生後才有了轉變。每天打開臉書或電視就看到注醫療環境崩壞、醫病關係惡化等新聞事件,自然心裡擔憂、憤懣,甚至是對未來的茫然。但這些事件並不是現在才有的,是意識到這種種事情可能日後真實的在自己身邊上演時,才驚覺過去自己漠然的態度和以單一觀點(民眾觀點)看事情的不足,自此多了一個醫療人員的角色能讓自己換位思考。
這也許反映出大多數人對醫師、醫療環境的概念都抱持著固著的刻板印象,或是只看見自己想看的,只關注自己相關的事情,其他一律走馬看花。因此,社會變遷下,醫病雙方的資訊不對等情形逐漸消弭,加以健保的施行與病人意識的提升等因素,醫病關係雖脫離了過去醫師主導的情形,但也不盡然往好的方向發展。
而在現今法律沒有給醫師足夠的保障,在高工時高工作量的惡劣勞動環境下,緊張的醫病關係無疑是在駱駝的背上放上一捆捆稻草,挑戰崩潰的極限。這些令人心力交瘁的醫療糾紛與職場暴力用再多法律規範仍然治標不治本。例如對醫療暴力者處重刑也許可以減少事件發生,但也必須要大家打從心底尊重醫護人員,才能根治這個問題。否則只是多了更多猜忌與防衛性醫療。
在這樣的醫療環境之中,我們醫學生能做些什麼?正值華航罷工事件落幕,網路上也看到許多關於醫師納入勞基法與罷工與否之類的討論。然而我們醫學生做些什麼呢?大概就是時刻更新自己的認知,與持續關心這些議題的發展吧!(在我們能真正參與之前)
台灣的學校教育與職場環境往往是脫軌的,導致學生進入職場後驟然面臨自己過去一無所知的勞動環境,不僅壓力遽增,往往也不懂得爭取自身權益或援引法律法律保護自己。而今在這樣醫療崩壞的狀況下而帶來的教育的轉變(學校增設醫事法律、臨床溝通等),反倒是往好的方向發展,讓學生能對未來的工作環境有認知。
學校醫病溝通的課程中教導如何運用同理心於溝通。個人很喜歡這個課程,也希望一般民眾能多同理醫師的角色。也許學校教育或媒體能成為一個良好的管道。個人去年曾參加中國醫學大學主辦的醫法論壇,是一個醫學人與法律人互相交流的平台。當時才發現醫學人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也許對法律人來說未必如此,也因此對談之中不免出現爭執或不悅。但總歸是一件好事,有交流才會有理解,有理解才會有妥協與改善。
現今醫療崩壞的狀況確實很嚴重,但是看到很多前輩在努力爭取權益,一些名眾也聲援支持,便覺得應樂觀進取。與大家分享個人很喜歡的,黃富源醫師的一句話:「別為一個人的怨恨,忘了九十九人的感謝。」我也期許自己在未來的醫師生涯中能時刻銘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