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佳文天天看(122)-放心張開眼睛

【110年度第六屆《醫病心聲・新聲 徵文比賽》得獎作品每日分享】

一般大眾及醫護人員組-第一名

林家揚-放心張開眼睛

 

我從沒想過去年我寫了「難忘的2020」,更難忘的2021竟然出現在這篇稿件上。

2021年是一個令全台醫護以及相關防疫人員終身難忘的一年,這也有可能是這輩子行醫過程中最難忘的一年,行醫二十餘年的主任也多次提及這次的災難完全不亞於多年前的SARS,甚至更甚以往。

我是在醫學中心的家醫科住院醫師,這篇文章我想從一個第一線家醫科醫師的角度來描寫。

今年三月底,AZ疫苗在眾人殷切期盼下終於到來。3月22日,全台首批AZ疫苗開打,早上剛好我的門診被指定為疫苗診,這個全台中第一個開打的疫苗診,以往還算空曠的診間頓時湧入各家媒體(當時尚未三級警戒),我特別早上七點多就到診間準備相關手續:把這幾天整理好的相關疫苗資料統整在桌上,方便患者詢問,也方便之後看疫苗診的醫師回復相關問題。安排媒體拍攝位置,每間媒體都有最想取景的角度:有人想拍問診的畫面、有人想拍疫苗施打的瞬間……。好不容易在八點半開診前,把相關程序都準備就緒,院長就在媒體簇擁下到來。

當下,我們願意接受媒體採訪是抱著一顆鼓勵民眾施打的心,畢竟連日來報章媒體對於AZ疫苗相關副作用,包含令人聞風喪膽的血栓,鋪天蓋地的報導讓這隻好不容易進入台灣的新冠病毒疫苗還沒上場就蒙上一層陰影。而我們醫師對於疫苗的專業知識以及我們的臨床經驗還有文獻統計結果都一再地告訴我們施打疫苗的利絕對遠大於弊,因此,我們在推廣疫苗施打這件事上不遺餘力。

儘管如此努力,但當時台灣疫情沒有擴散,幾乎零確診的情況以及媒體報導多國對於AZ疫苗的疑慮,讓風光開工的疫苗診只風光了幾天,連續幾周,疫苗診落到必須call人來打補足開瓶的規定,甚至政府進一步放寬資格後,我們醫護人員常在門診開始一小時後就變成電話大隊,拿起電話打給尚未接種的同仁,被我們call來的同仁也總不免打趣:「我是看在你面子才來打的……」,雖然我知道這是玩笑話,但這也證實了媒體的影響力之大確實無遠弗屆,連醫學資訊相對充足的院內同仁都有疑慮時,我們該如何鼓勵民眾放心接種呢?

五月初,距離疫苗開打過了一個多月,施打疫苗不溫不火的情況斗變,華航機師以及諾富特事件,讓五月初的疫苗診天天爆滿。然而,星星之火足以燎原,疫情在萬華和宜蘭等地相繼傳播下擴散,頓時,整個北部地區都成為重災區。2021年5月15日,陳時中部長宣佈雙北地區提升至三級警戒,一股隱形的逃難潮也悄悄發生中。在中部執業的我,陸續聽聞幾個熟悉的醫師說有病患大包小包提行李來看診的情況,這些有的是本來在北部醫院看診的病患,因為害怕疫情而驅車到中南部醫院就醫;也有些是本來住在中部但長期在北部醫院追蹤的病患,也是害怕疫情而改在家附近的醫院繼續治療。台灣醫療的便利性讓病患就醫的問題也許可以用交通解決,但我們醫護人員呢?

台灣醫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我的群組中陸續傳來一些來自北部醫院同學敘述的實況:身心科的同學本當專注在精神相關疾病的研究中,在這個危難時刻,他們披上白袍負責照顧疑似確診的病患;急診科的同學在臉書上發表一連好幾天穿著兔寶寶裝的心得;內科的同學分享了被派往專責病房與世隔絕的家當……。而我身為家醫科醫師,除了本來就負責的疫苗診次,我也穿起隔離衣,在五月中針對要住院的病患跟其主要照顧者進行PCR採檢。

五月院內開會的時候,院方提出要全面針對入院病患篩檢時,我們家醫科部長在跟科內同仁開會討論後,主動跳出來承擔下這項艱鉅的任務。由於疫苗診一直是我們家醫科負責,幾乎家醫科同仁在第一波AZ疫苗施打時都已經接種了,因此五月中的我們接種疫苗保護力應該是相對好的。剛開始成立篩檢站的時候真的是非常刻苦,我是第一個負責上場採檢的醫師,當時台中還面臨嚴重的缺水情況(每周停水兩天),在大太陽下頂著攝氏34度高溫,穿著完整的防護設施,幫病患採檢。一個時段大概有100多位病患,經過一個下午的工作,我的手在手套中被汗水浸溼而發皺,我的耳朵被N95口罩勒出傷痕。平時在醫院中還有冷氣,戶外篩檢站沒有空調,讓我們全體負責的篩檢團隊結束後就像是抽空了靈魂,身心俱疲。好在院方跟民間企業都有把我們的辛苦看在眼裡,經過協調與安排後,篩檢的裝置跟流程都得到大大的改善,只是這場疫情的火仍舊尚未熄滅。

六月初,日本捐助台灣124萬劑AZ疫苗,本來因為疫苗不足而無法多開診的疫苗診又再次興盛,每天早上和下午共十個診次的時間,我們家醫科火力全開,在院方護理人力調配下,每個時段都施打了將近200人。甚至我們還利用學校停課的機會,在空曠的校園中成立了給院內全體員工施打疫苗的快打站,兩天將近兩千人獲得疫苗接種。我連續兩天早上場的講解讓本來就不好的喉嚨變得更加沙啞,但這是愉快地,雖然疫苗要兩周才能產生效果,但我知道只有讓醫護同仁全面接種,我們那顆懸著的心才有得以安放的地方。

疫苗的施打難免會有副作用,儘管我在疫苗診都會跟每個施打的患者解釋相關的副作用,但個人的力量還是太渺小,而且AZ確實對孕婦這個族群的證據力不足,這也讓很多應該要接種疫苗的高危險族群再三退怯。幸好,莫德納疫苗迅速在6月9日開始施打,本來對AZ疫苗有些許疑慮的人也紛紛捲起衣袖接種疫苗。

然而世界並沒有這麼單純,我經歷莫德納疫苗診的幾個診次後對於人性有了更大的失望。指揮中心再三地宣布目前不開放混合施打疫苗,除非對AZ疫苗有強烈過敏或副作用者。儘管國外醫學論文有證明混打的效果更佳(但副作用也更強烈),但只要指揮中心不開放,我們就必須按照規定行事。然而,第一天的疫苗診就遇到有人謊稱未曾接種過疫苗要求施打,幸好家醫科訓練過程中一向要求我們注意病患過往的就診相關醫療史,果不其然,真的發現了一些人有施打過AZ疫苗,經過溝通與協調後,好不容易才勸退這些人。當下,我跟院方稟告相關問題,也請負責在第一關審核資格的護理同仁插卡讀健保卡,果然接連幾天的莫德納疫苗診有找到了一些有相似問題的人。增加我們作業時間是小事情,但對於人性的小失望仍不免蔓延。

6月中,因為疫苗資源相對充足,政府開始開放高齡長者接種疫苗,然而所有疫苗必然都有副作用,而高齡者的身體狀況多半不如年輕人,因此副作用可能會不舒服點,但是新聞媒體24小時不間斷地撥放「AZ疫苗打完猝死」等負面消息,讓火熱的AZ疫苗快打站兩三天後的風頭盡失,又再次回到四月時我們必須聯絡人來打疫苗的時候,而且這次我們醫護要用更多的心力取解釋說明相關的可能性,畢竟這次全面開放面對的群眾是非醫療相關背景的居多,所以解釋說明一定要更仔細。

六月底,指揮中心宣布三級警戒延長,雖然疫情稍緩,但每日確診人數依舊在100位出頭,仍然不能掉以輕心。隨著莫德納疫苗施打的進行,莫德納疫苗引起的副作用也相繼出現,在我診間中也有幾個同仁因為施打疫苗引起皮膚相關副作用的情況,儘管國外針對情形已經有相當的研究跟治療方案,但在台灣,我們面對實際案例的經驗仍相對不熟悉,因此我也藉機整理了相關文獻把結果以及臨床遇到的病例整理發表。

上面的內容紀錄了一些專屬於2021年的瘋狂,在這個瘋狂時刻中,仍然有一些溫暖發生。

疫情燃燒的五月天,我的手機接到一些久未連絡的朋友傳來訊息,是我十多年前家教學生的家長傳來的關心問候,他知道我們現在正處水生火熱中的生活,因此想捐獻一些食品跟物品給我們醫院。這只是一個開端,陸續還有很多久沒聯絡的朋友透過各種管道想要支持我們的防疫工作。無論是食品還是防疫物資或是小卡片,甚至你們一句「辛苦了」,我們都銘記在心。

支援篩檢站的時候,有一個罹患血液腫瘤疾病的小孩前來採檢。我曾經在兒科腫瘤病房實習過,也知道這些小孩必須好好呵護,任何一個碰撞出血都有可能釀成大難。當下我請護理人員給我一個合適的空間,雖然當下等候採檢的人群還滿多,但是民眾看到小小病童勇敢來篩檢,都很配合把空間讓給他。

「弟弟,等一下醫師叔叔會把採檢棒放到你的鼻子裡面喔!我知道你會痛也會害怕,叔叔答應你,給我五秒鐘,我們閉眼睛數到五就結束了,好嗎?」弟弟很可愛地用力點了頭,然後緊閉雙眼。

我熟練地打開採檢棒在有限的空間中找尋最適合的篩檢位置,一邊說:「一」,一邊細心地感受弟弟鼻腔構造的每個轉彎,盡可能不要莽撞地直擊鼻甲。「二」,我感覺到鼻甲的牴觸,調整了一下角度直驅鼻咽。「三」,我感覺到了採檢處,也盡可能迅速在鼻咽採取需要的檢體。「四」,我輕柔地轉動採檢棒,必須確保有足夠的檢體,才不會讓弟弟痛兩次。「五」,口中吐出五的時候,我察覺弟弟眉頭不再緊皺,不知道是他知道這意味著結束還是過程中不如想像地痛苦,我仍不敢大意,趁著話音未落之際,把採檢棒快速地從鼻中取出。

「好了!你可以放心張開眼睛囉!」我吐著氣,盡量語帶輕鬆地安撫弟弟。「謝謝醫師叔叔,謝謝!」他的眼眶有些許的眼淚打轉,但很勇敢地忍下了

這場疫情,真的像一場夢,一場噩夢。我多麼希望我是真的身處於夢境中,多麼希望能有一個人,可以告訴我「你可以放心張開眼睛囉!」

疫情還沒結束,這場惡夢也還在持續,只有戴緊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趕快打疫苗,才能讓這個惡夢早點結束,我們也才可以放心地張開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