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佳文天天看(34) 最後的陪伴

【105年度第一屆《醫病心聲・新聲 徵文比賽》得獎作品每日分享】:一般大眾及醫護人員組優選-林慧婷:最後的陪伴

 

最後的陪伴

林慧婷

 

有人曾問我:「工作環境如此辛苦及不安全,但妳卻笑口常開的對待病人,讓你繼續待在臨床的動力是甚麼呢?」回想過往,支撐我待下去的原因往往出自於醫病間的正向回饋。我五專畢業後進入臨床,想成為一名有能力的護理師,服務於亞東醫院心臟內外科,心臟病病人常反覆入院,遇到曾經照顧過的病人,彼此間像朋友,也像家人般寒暄問暖。剛踏入臨床菜鳥般的我,遇到一名預計行第二次心臟瓣膜置換術的病人,是名男性,以「阿伯」稱呼讓他備感親切,因長期洗腎且合併心臟衰竭,開刀後症狀未改善而反覆住院,阿伯對自己的無力感及家屬的不耐煩,使得我在照顧個案的過程中常聽見他們在爭吵,而我也多次介入調解,與他們分享自己的經歷,也提醒他們活著是最大的希望,爾後他們慢慢地接受醫療是延長生命,或許無法完全痊癒,但可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住院一個半月期間,他們把我當作自己的家人,常常跟我分享年輕時的趣事,談笑間彷彿看見個案年輕時意氣風發的樣子,當個案出院那天,我打趣地說:「是拜拜,不是再見!要好好照顧自己,別再回來看我了。」依稀記得個案揚在嘴角的笑,跟我揮手道別。

 

最後一次見到此個案是我進臨床滿一年的時候,這次他因為心臟衰竭產生的肺積水再次住院,這次的他看起來好疲倦,但仍勉強的對我笑說:「護理師,我又進來看妳了,還記得我嗎?」我當然記得你,記得你出院那天揚在嘴角的笑,道別像是昨天的事,而你的臉色跟我以往看見疾病走到末期的病人很像,但我仍向你打氣說:「阿伯,你開了三次刀,撐過了大風大浪,這次一定要撐過去。」因為心臟衰竭屬於末期心臟病之一,不可逆的疾病,有時它來的叫人措手不及,因此家屬及個案達成共識,簽立了「不實施心肺復甦同意書」,希望讓自己的最後走的自然而有尊嚴。那天阿伯從嗜睡中醒來,對於身邊家屬及醫療人員的加油聲中,回應:「好,我會加油!」當時因個案的精神及生命徵象的好轉,我感到開心,心想這關撐過去了,但沒多久同事們推著心電圖到阿伯所在的病房,阿伯走了,離開我們到另一個無病無痛的世界了。聽覺是最後消失的感官,幫個案做臨終護理時我保持專業態度,輕聲的對阿伯說著我所做的護理,如:移除管路、穿衣,我相信他是聽得到我所說的,也鼓勵家屬向個案說話,在移除管路的過程中,家屬握住我的手,眼神哀戚地說:「護理師謝謝妳,即使我爸爸過世了,妳仍對他那麼溫柔,讓他在死亡面前保持尊嚴。」這句謝謝我仍銘記在心,直到今日作為我支撐下去的動力。

 

過去我們總盡力向死神搶時間,即使忙得筋疲力盡或許也換不來一句感謝的話,因為患者及家屬對於現今的醫療已神化,認為開刀或吃藥疾病就會痊癒,不接受除了「康復」以外的可能性。醫病關係不只侷限於醫療行為,還有心理與靈性,協助家屬陪伴病人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極其重要。護理是件偉大的工作,人出生時,我們迎接他們,為他們的出生感到喜悅,紀錄時間;人逝去時,我們陪伴他走過,給予遺體護理,為他們的逝去哀悼,寫下死亡時間。人的生老病死我們都參與其中,這是件榮幸的事。因此我以身為護理師為榮,也感謝過去及未來給予我支持的每一個人。